已豪掷2000亿港元,港府为摆脱互联网荒漠的名号,拼了
ChatGPT的火爆,让我们再一次把视线聚焦到人工智能领域。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有“互联网荒漠”之称,近年开始大力扶持互联网科技工程 /IT产业,发展科技,也将人工智能(AI)技术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。
香港政府近年来全力推动香港创科发展,先后投入近2,000亿港元,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港,为香港创科生态圈构建良性循环。在持续利好政策驱动下,香港在引进创科企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。
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的团队,目前已成功接洽超过200家企业,亦有超过25家重量级企业已经或准备在香港扎根或扩展业务。
其中不乏市值或估值过百亿的创科企业,首阶段这些企业将在香港投资逾170亿港元,预计可创造超过4,000个就业机会,其中大部分为科研及高管岗位。
⚪️已落户香港或正积极落实来港计划的中国内地企业包括:
◉ 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处拥有领先地位的“壁仞科技”
◉ 研发和制造高端手术机械人和医疗装备的“元化智能”
◉ 专注智能驾驶技术和相关芯片研发的“地平线”
◉ 以及亚洲最大的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“多点”
⚪️ 其中有3家企业更计划将国际总部和境外研发中心落户香港。
◉ 此外,专注高发癌症居家早筛的先锋企业“诺辉健康”,早前已在香港成立全球研发总部;
◉ 具有原创技术的高端医疗诊断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“美时医疗”,已在大埔创新园设置新智能生产线,实现“香港研发、制造及全球销售”一条龙发展模式;
◉ 科技龙头“华为”,以及电商龙头“美团”、“京东”等,也正在积极扩展香港市场和发展新业务。
🔘 推出产业促进政策 🔘
香港为龙头及重点企业提供量身定制、极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特别配套措施,涵盖土地、税务和财政支持等方面。
推出50亿港元“策略性创科基金”和成立300亿港元的“共同投资基金”,为企业提供个人化落户计划及一站式配套服务,引进投资和落户香港的企业,吸引及助力策略性高增长企业在港发展。
此外,香港充分发挥及利用资本市场优势,优化现有上市制度,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,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融资平台。
🔘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🔘
香港视先进制造业为创科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,通过发展微电子中心和研究兴建第2个先进制造业中心,并在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设立创科专用的土地空间,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高规格空间。
同时,香港政府通过“再工业化资助计划”为每个在香港所设立的智能生产线项目,提供高达1,500万港元资助。
🔘 积极吸引人才 🔘
香港推出多项计划及政策吸引、便利人才来港、留港,包括:
◉ 成立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“人才服务窗口”,
◉ 推出吸引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人士和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的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。
推出:
◉ “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”
◉ “优化‘一般就业政策′”
◉ “输入中国内地人才计划”
◉ “优秀人才入境计划”
◉ “科技人才入境计划”
◉ “研究人才库计划”
◉ 以及扩大“人才清单”等。
🔘 与中国内地开展创科合作 🔘
香港积极与中国内地开展创科合作,凭借粤港澳大湾区(大湾区)内完整的产业链、供应链及物流链,加速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。
◉ 香港与深圳共同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,包括新田科技城,其河套地区将研究以创新、专属、专项方式试行全球独有的创科合作跨境政策;
◉ 全速发展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,通过招商引资等结合市场力量的方式创新发展模式;
◉ 全力打造港深口岸经济带,将发展新田科技城成香港创新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新引擎。
🔘 设立数码港 🔘
今年2月,香港金管局发行了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(tokenised green bond)。
今年财政预算案拨款5000万港元予数码港加速建立Web3.0生态圈。
数码港目前已集聚超过180家Web3.0相关技术的企业,当中包括独角兽、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,超过两成企业来自内地及海外。
Q:香港能否从金融中心变身为复合城市,来符合中国政府的定位,即八大中心?
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非常引人注意,过去的互联网荒漠时代已然过去,现在新时代到来。
同时,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,在科技兴国的当下,技术之轮是否跟得上发展的脚步,基础设施建设、艺术人文领域、金融财会领域等等,都需要科技助力,香港能否成为高效之城,科技是关键。
另外,香港政府也想做头部产业,能够兴起一些像FACEBOOK,GOOGLE之类的创科龙头品牌,向美国硅谷看齐和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,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给科研试错空间,让科技迅速变现。
最后,香港对人才的渴慕和规划是致胜法宝,港府以人为本,从人出发,进行人才战略,并没有把科技妖魔化或者唯科技化,没有工具主义,讲究科技伦理和造福社会,实现创科新时代是迟早的事儿。
PART 1
科技和创新专才、设计和多媒体创意产业专才等可以从事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web3.0等等的职位,在香港都是中高管性质的职位居多,可以去领英等地或者内推或者和猎头合作。
PART 2
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,通过上市进一步融资和扩大业务范围,通过金融化把科技产品做大做强,甚至通过香港走出海路线。
PART 3
成立香港公司,把核心技术中心设在香港,聚集香港的资源,抓住政策红利和补贴,开设相关业务,同时可以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内地公司,延伸服务,降低成本。
PART 4
挖掘香港的商机,香港是老牌金融中心,金融行业变革的科技赋能还是非常需要的,可以洽谈金融方面的客户,展开中大型金融的AI,人工智能项目。把内地的优势技术和成熟技术嫁接和迁移过去。
PART 5
学术交流,开展行业分享和交流,开设实验室,和香港大学展开学术合作,把握TOP技术成果并且进行实践。大学学者可以访问和游学,共同推进学术成果的转化,实现多城的强强联合。